环保之家讯:中国经济数字始终耐人寻味,二季度GDP增速是6.7%。这一成绩高于市场预期,增速数据变暖,是预示经济触底回升还是一次回光返照?对比数据的变暖,民间更多是“断崖式下跌”,体现为民间投资不振与资产荒,6月制造业PMI为50.0%,小型企业PMI为47.4%。
民资“跌跌不休”疑云 是寒意逼人还是拐点将至
2016年以来,民间投资增速连续下滑,提振民间投资成为当前经济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解局民间投资的当务之急,是通过改革形成公平的营商环境,让平等待遇落在实处,让民间资本能够获得起跑线上的公平。
国务院关于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和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系列文件,已明确对各类市场主体实施公平准入等原则和一系列政策措施。但近期国务院开展的民间投资专项督查发现,民营企业普遍反映,在市场准入条件、资源要素配置、政府管理服务等方面,仍难以享受与国有企业同等的“国民待遇”。
从2005年“非公经济36条”到2010年的“民间投资新36条”,关于鼓励民间投资的政策并不少,有些政策的含金量很高,但民间投资的情况并没有明显改善。就今年以来民间投资的增速下滑而言,这其中固然有转型期经济自身的特殊性、投资者趋于谨慎的原因,也有政策落实不到位、民营企业有钱投不出的问题。
在经济面临较大下行压力的情况下,政府必须沿着法治化和市场化的路径,精准发力,保障民间投资的政策环境,让“鼓励民间投资”这句话落到实处。
五大路径并举
随着经济增长模式转型,中国经济与金融市场何去何从,正成为市场关注的热点之一。
7月16日,银监会国有重点金融机构监事会主席于学军公开表示,当前中国经济金融形势正呈现五大新现象:第一,今年以来民间投资增速大幅下滑,这已引起高层的高度重视,并出台政策扭转这种局面。第二,从2014年下半年起,银行普遍出现贷款项目难做,几乎找不到好的投放项目,因此市场上出现一个新词,叫做“资产荒”。第三,各地银行不约而同地将大量信贷资金流向地方平台公司,进行集中放贷。有些地方政府平台公司过去筹资比较困难,但是去年以来一下子活跃起来,贷款非常多,负债率大幅提高。
第四,货币信贷急剧膨胀。去年银行资产有两项投资急剧膨胀:债券投资、股权及其他投资。这两项分别新增了7.6万亿和6.5万亿,合计约14.1万亿。如果加上新增贷款11.7万亿,三项合起来约为25.8万亿。第五,中国的债务率水平快速上升,现在已超过250%,成为全球炒作中国发生债务危机或金融危机的一个热门话题。
在于学军看来,这五大新现象之所以在同一时期出现,背后有其深层次的原因。由于外贸进出口出现减缓及下降,影响外汇储备减少,使得国内货币流动性自动收缩,并造成人民币汇率承压,经济下行压力持续不减。为了拉动经济增长,政府必须加大投资力度。但要加大投资力度就必须放松货币,为投资提供资金来源,这令货币投放的基础发生重大变化,随着货币投放规模过大,存量货币被稀释,具体表现在政府部门得到最多的新增信贷,实际上等于稀释了居民储蓄和民间实体企业的资金,最终导致民间实体企业投资能力下降,民间投资大幅滑落。
PPP落地怎么推?
与之相对应的,还有一直被外界认为是焕发民间投资活力的对策之一的PPP项目并不顺利。财政部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5月12日,地方政府已经推出7835个PPP项目,总投资额约8.8万亿元。不过,这些PPP项目落地率仅为21.7%,大部分PPP项目还在前期准备中。
中国投资协会会长张汉亚表示,有些地方确实存在对新政策“光说不做”的现象,诚如将PPP项目中,能挣钱的都给了国有企业或者“熟悉的企业”,实际上还是没有对民营资本放开。同时,PPP项目的经营权一般也给了国营企业,民营企业得不到经营权,造成PPP政策实施一年多还是没有得到很好落实。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营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刘迎秋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指出,民间投资下降是非常正常的,因为整个经济在收缩,这侧面说明民间投资的理性高于整体经济理性。近年来,中央政府持续不断地推出简政放权、降低服务业市场准入门槛等改革举措。然而,大量的改革措施并没有落到实处,各级地方政府不作为问题仍然存在。
作为民营经济风向标的浙江,2016年1—4月,民间投资增速比去年同期回落7.3个百分点,这对于浙江来说是个重大信号。在业界资深人士周德文看来,温州民间资本历来被视为是中国民间资本的风向标。从炒煤到炒房,再到参股银行,温州民资可谓是无孔不入。当下,温州民间仍然拥有大量资本,但是温州民间资本最大的尴尬不在于没钱,而在于无处可投,没有一个安全的地方可投。
不过,来自浙江日报报道,数据显示,1—4月浙江制造业民间投资增长最快的分别为汽车制造业增长11.2%、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增长10.5%、纺织业增长10.3%。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民企投资制造业的热情。另公开资料,继5月下旬国务院派出9个督查组在各地开展督查外,近日国家发改委派出的6个督查组也陆续到达地方开展工作。从调研情况看,很多民企反映政策需要进一步细化落地,民企和国企需要同权等体制机制问题。
换个角度再探民资下滑
半年度宏观数据显示,民间投资“跌跌不休”的态势仍在进一步加剧。民间投资增速已滑落至2.8%,较去年末下降了7.3个百分点,而国有投资增速则飙升至23.5%。民间投资与国有投资的剪刀差进一步扩大。“跌跌不休”的民间投资无疑是当前各方热议的话题,也是一个令人揪心的话题。
“融资难、融资贵”么?众所周知,这也是长期以来存在的社会难题,显然也难以解释今年以来民间投资快速下降的态势。更何况,融资难本身就是一个结构性问题,民营企业在融资方面其实分化也非常明显。
国进民退么?诚然,目前在很多领域已呈“国进民退”态势,特别是房地产领域。纵观今年“地王”频出的土地市场,逾50%的“地王”背景都是国企;但表现在民间投资问题上却又并非完全如此。如同属东部地区的广东和浙江,民间投资与国有投资的格局迥异,广东在民间投资大幅增长的同时,国有投资增长为-4.5%;而浙江在民间投资仅增4.5%的情况下,国有投资增幅则高达27.6%。
民间投资的下滑,某种程度上是民间资本趋利避害本性使然,也是市场环境变化使然。如果在经历了四万亿模式之后的阵痛,特别是在目前外需依然不景气、内需缺乏新动力的情况下,民营企业还不能冷静地研判形势,还不能合理调节自身的投资规模和节奏,还不能走出盲目扩张的旧格局,那或许又会是另一种更大的忧患。如是,不仅是企业之悲,也是行业之悲,更是宏观经济之悲。所以,民间投资意愿下降的背后,我们其实应该看到我们的企业发展更加理性和成熟,坏的结果后面有积极因素在闪耀。
其实,原本高速增长的民间投资就有太多的泡沫。其泡沫的存在,不仅不限于以往对煤炭、钢铁及其他产能严重过剩行业的的追捧,也不限于对房地产的拥趸,还包括借实体平台投向股市、楼市及资本市场的“脱实向虚”行为。这种“脱实向虚”显然将损害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与其说民间投资正在快速坠落,不如说民间投资正在挤出泡沫。这何尝不是一件好事呢?
(参考资料:新浪财经、21世纪经济报道、新华社、财经网)环保之家为您提供最全面的环保,环保用品,净化,空气净化,环保净化品牌的装修知识点和各种环保净化的导购与在线购买服务,拥有最便宜的环保净化价格和最优质的售后服务,每天都有秒杀的抢购活动哦!敬请登陆环保之家:http://huanbao.jc68.com/